分卷阅读239
钱人。
天冷了之后,他让人给自己做了一件棉袄,一条棉裤,现在他就穿着棉袄棉裤,站在桌边写字。
因为他个子太高,还不得不把腰弯下许多。
总之非常没有形象。
李秀才等人看得特别无语,然而就在此时,言景则写了起来!
他这次选了一张大纸,笔走龙蛇,便写下一首诗:“江山通万里,乾坤一清瓯。四海来紫气,鸿运自当头。”
之前言景则写的是小字,这次写的,就是大字了。
小字和大字的写法不同,因言景则写完,便有些不满。
然而李秀才等人,却已经惊呆了。
这言大,竟然认字!
他还写出了这般好字!
这字力透纸背,大气磅礴,书写之人必然是个心胸宽广的。
李秀才等人看向言景则,忍不住疑惑——莫非他们之前听说的,跟言大有关的事情,都是假的?
愣了愣,李秀才等人正要夸奖,就听言景则道:“这字没写好……”
说完,言景则提笔,就又写了一遍。
写完了言景则还是不满意,又写了第三遍。
李秀才等人:“……”他们以为这人第一遍写得已经够好了,结果……还能月越写越好?
很多书法大家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是看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人……咋这么随便?
“李先生,你想要怎么样的墨宝?这样若是不行,我给你抄本书也是可以的。”言景则道:“只要你肯为我作保。”
“你……抄书?”李秀才问。
“对,我最近都在书店抄书,养家糊口。”言景则指了指旁边自己刚抄好的那些纸张。
李秀才等着这才看到言景则抄的东西,纷纷道:“暴殄天物!暴殄天物!”
“这等好字,你竟然拿来抄书!”
“这样墨宝,千金难得!”
……
言景则当即问道:“我的字很值钱?你们要买吗?”
李秀才等人:“……”他们说千金只是打比方,作为读书人,能不能不要谈俗气的钱?
当然,虽然心里这么想,李秀才等人还是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买!”
不过……他们之前以为抄写的是个书法大家,那么愿意给高价,现在么……
一番讨价还价,言景则最终开出了写大字五十文一个字,帮人写整本的书,二十文钱一个字的价格。
这样一来,他写的,就要二十二贯了!
此时用银两兑换铜钱的数目,是会有所变化的,但普遍一千多文,就能换一两银子,二十二贯就是二十二两银子。
这是要发!
当然,这些人并不让他写,李秀才就拿出一本自己的诗集,请他誊抄一遍,又有人拿出自己写的策论,让他誊抄。
这次来的五个秀才,每个人都有想让他写的东西,顺便也让他写一些大字——基本上都是一些祝福的话。
言景则提笔就写,先写李秀才的。
一边写,言景则一边还想到了什么,问其他人:“你们可要,换种字体?”听这些人的说法,是要拿着这些东西去送礼的,大家都送一样的,会不会不太好?
“你别分心。”李秀才道,说完才发现言景则哪怕在说话,写的字依然非常好,还非常快,那速度……真是让人羡慕!
此时乡试考举人,一次就要九天,除了题目较多以外,跟大家写字较慢也有关系。
大部分人不讲究写得好,写起来还是很快的,一个时辰能写两千字,若要写得端正,一个时辰也就能写一千字。
可眼前这人呢?
毛笔在他手上动得飞快,他这样的速度,一个时辰怕是能写三四千字!
言景则还就是一个时辰四千字的速度,一天写五个时辰,也能能写两万字了。
现在一个字二十文,那就是四百贯。
读书人真的太赚钱了!
言景则觉得若是有人愿意买,他愿意写到天荒地老。
“你还能换字体?”有人问。
“若有字帖给我看看,我能照着学。”言景则道:“书店里就有字帖。”
这些秀才都打算去给周大人送礼,最好还是字不相同。
他们纷纷去找字帖。
言景则很快抄完了李秀才的诗集,然后便开始照着其他的字帖学。
他最近抄书多了,那毛笔便好似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想写出怎么样的字来,就能写出怎么样的字来!
此时看过字帖,练了练,他立刻换了一种字体,写下一篇策论。
然后再学一种字体……
言景则学得极为认真,毕竟这些,都是以后可以用来吃饭的东西!
而那些秀才,他们此时已经无话可说。
他们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自以为十分厉害,结果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学了几天,竟然就能这般厉害……
他们都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太笨了。
不不不,绝不是他们太笨了,绝对是这个混混太厉害了。
这也不是混混……他们哪好意思叫人家混混,都想倒头就拜了……
他们正写着呢,朱县令从外面进来了。
朱县令来到书店,就有点后悔了。
他听了几个捕快胡诌,竟然就来找言大那个混混……
那言大他让人打听过,从未上过学,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书店抄书!
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来都来了……朱县令见在外面招呼客人的,只有一个小伙计,便问:“你家掌柜呢?”
“来了几个秀才公,掌柜带他们去后院了。”活计道。
这书店来了几个秀才?那倒是可以去看看。朱县令带着身边的随从,当即往后院走去。
结果一到后院,他便看到院子的几个盆景上,晾着一些字。
刚写好的字不能叠放在一起,需要先晾干,李秀才他们便把言景则抄好的纸张,四处晾起来。
“好字!”朱县令看着那字,忍不住惊叹,更让他震惊的是,当他拿起一张纸,竟发现墨迹未干!
朱县令是进士,学识远胜那些秀才,接触过的人也多,但能写出这般好字的,他却也没遇到过几个。
见猎心喜,朱县令就想找写字的人聊聊,不想就在此时,他又看到了另一张纸。
那张纸上的字与他先前看的那张上的字不同,但也是一样的好字!
等等,这里还有第三种字迹。
这是……有三个书法大家,在此地比拼书法?
朱县令越想越激动,又有些唾弃这些书法大家写的东西。
这诗充满匠气,平平无奇,实在入不了他的眼!
还有这策论,并不讲究实际,竟是从一些流传甚广的策论里东拼西凑出来的观点!
天冷了之后,他让人给自己做了一件棉袄,一条棉裤,现在他就穿着棉袄棉裤,站在桌边写字。
因为他个子太高,还不得不把腰弯下许多。
总之非常没有形象。
李秀才等人看得特别无语,然而就在此时,言景则写了起来!
他这次选了一张大纸,笔走龙蛇,便写下一首诗:“江山通万里,乾坤一清瓯。四海来紫气,鸿运自当头。”
之前言景则写的是小字,这次写的,就是大字了。
小字和大字的写法不同,因言景则写完,便有些不满。
然而李秀才等人,却已经惊呆了。
这言大,竟然认字!
他还写出了这般好字!
这字力透纸背,大气磅礴,书写之人必然是个心胸宽广的。
李秀才等人看向言景则,忍不住疑惑——莫非他们之前听说的,跟言大有关的事情,都是假的?
愣了愣,李秀才等人正要夸奖,就听言景则道:“这字没写好……”
说完,言景则提笔,就又写了一遍。
写完了言景则还是不满意,又写了第三遍。
李秀才等人:“……”他们以为这人第一遍写得已经够好了,结果……还能月越写越好?
很多书法大家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是看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人……咋这么随便?
“李先生,你想要怎么样的墨宝?这样若是不行,我给你抄本书也是可以的。”言景则道:“只要你肯为我作保。”
“你……抄书?”李秀才问。
“对,我最近都在书店抄书,养家糊口。”言景则指了指旁边自己刚抄好的那些纸张。
李秀才等着这才看到言景则抄的东西,纷纷道:“暴殄天物!暴殄天物!”
“这等好字,你竟然拿来抄书!”
“这样墨宝,千金难得!”
……
言景则当即问道:“我的字很值钱?你们要买吗?”
李秀才等人:“……”他们说千金只是打比方,作为读书人,能不能不要谈俗气的钱?
当然,虽然心里这么想,李秀才等人还是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买!”
不过……他们之前以为抄写的是个书法大家,那么愿意给高价,现在么……
一番讨价还价,言景则最终开出了写大字五十文一个字,帮人写整本的书,二十文钱一个字的价格。
这样一来,他写的,就要二十二贯了!
此时用银两兑换铜钱的数目,是会有所变化的,但普遍一千多文,就能换一两银子,二十二贯就是二十二两银子。
这是要发!
当然,这些人并不让他写,李秀才就拿出一本自己的诗集,请他誊抄一遍,又有人拿出自己写的策论,让他誊抄。
这次来的五个秀才,每个人都有想让他写的东西,顺便也让他写一些大字——基本上都是一些祝福的话。
言景则提笔就写,先写李秀才的。
一边写,言景则一边还想到了什么,问其他人:“你们可要,换种字体?”听这些人的说法,是要拿着这些东西去送礼的,大家都送一样的,会不会不太好?
“你别分心。”李秀才道,说完才发现言景则哪怕在说话,写的字依然非常好,还非常快,那速度……真是让人羡慕!
此时乡试考举人,一次就要九天,除了题目较多以外,跟大家写字较慢也有关系。
大部分人不讲究写得好,写起来还是很快的,一个时辰能写两千字,若要写得端正,一个时辰也就能写一千字。
可眼前这人呢?
毛笔在他手上动得飞快,他这样的速度,一个时辰怕是能写三四千字!
言景则还就是一个时辰四千字的速度,一天写五个时辰,也能能写两万字了。
现在一个字二十文,那就是四百贯。
读书人真的太赚钱了!
言景则觉得若是有人愿意买,他愿意写到天荒地老。
“你还能换字体?”有人问。
“若有字帖给我看看,我能照着学。”言景则道:“书店里就有字帖。”
这些秀才都打算去给周大人送礼,最好还是字不相同。
他们纷纷去找字帖。
言景则很快抄完了李秀才的诗集,然后便开始照着其他的字帖学。
他最近抄书多了,那毛笔便好似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想写出怎么样的字来,就能写出怎么样的字来!
此时看过字帖,练了练,他立刻换了一种字体,写下一篇策论。
然后再学一种字体……
言景则学得极为认真,毕竟这些,都是以后可以用来吃饭的东西!
而那些秀才,他们此时已经无话可说。
他们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自以为十分厉害,结果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学了几天,竟然就能这般厉害……
他们都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太笨了。
不不不,绝不是他们太笨了,绝对是这个混混太厉害了。
这也不是混混……他们哪好意思叫人家混混,都想倒头就拜了……
他们正写着呢,朱县令从外面进来了。
朱县令来到书店,就有点后悔了。
他听了几个捕快胡诌,竟然就来找言大那个混混……
那言大他让人打听过,从未上过学,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书店抄书!
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来都来了……朱县令见在外面招呼客人的,只有一个小伙计,便问:“你家掌柜呢?”
“来了几个秀才公,掌柜带他们去后院了。”活计道。
这书店来了几个秀才?那倒是可以去看看。朱县令带着身边的随从,当即往后院走去。
结果一到后院,他便看到院子的几个盆景上,晾着一些字。
刚写好的字不能叠放在一起,需要先晾干,李秀才他们便把言景则抄好的纸张,四处晾起来。
“好字!”朱县令看着那字,忍不住惊叹,更让他震惊的是,当他拿起一张纸,竟发现墨迹未干!
朱县令是进士,学识远胜那些秀才,接触过的人也多,但能写出这般好字的,他却也没遇到过几个。
见猎心喜,朱县令就想找写字的人聊聊,不想就在此时,他又看到了另一张纸。
那张纸上的字与他先前看的那张上的字不同,但也是一样的好字!
等等,这里还有第三种字迹。
这是……有三个书法大家,在此地比拼书法?
朱县令越想越激动,又有些唾弃这些书法大家写的东西。
这诗充满匠气,平平无奇,实在入不了他的眼!
还有这策论,并不讲究实际,竟是从一些流传甚广的策论里东拼西凑出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