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为军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1

分卷阅读41

    莫有二三十个村子,这些村子有驶着马车、牛车来拉人的,也有开着拖拉机来拉人的,最惨的就是靠两条腿、背着行李自己走回去。

老支书领着宁馨等人到了镇政府外面,自豪地说:“看见没,咱村里置办了一辆拖拉机,你们这次可享福了,能做拖拉机回村。”

这辆拖拉机是几年前镇上搞“农业机械化”时置办的,当时玉祥他叔在镇上当干部,让村里弄了台拖拉机,他们村为了买这台拖拉机,可是拉下一些饥荒。

老支书的话让那些靠两条腿走路的同学羡慕嫉妒恨,有人当场就冲领人的村干部发飙了:“怎么你们村连个马车都不派啊,忒小气了!”

村干部可不会惯着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本来他们村就不想接收这些干不了活的累赘,还派马车接他们,想啥美事呢?

“爱走不走,不想去我还不乐意接呢。”那个村的干部才不吃他们这一套,抬脚就自顾自地走了。

看来他们村真心不想接收下乡知青。

那个暴躁的男生还想跟村干部理论,却被眼尖的同伴拉住了。再闹下去,闹大了弄得不好收场,以后被人穿小鞋怎么办?他们怎么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混?

那几个同学可能是初来乍到,不敢闹事,委屈加气愤地跟在那个村干部身后走了。

老支书招呼宁馨他们上车,卓玉航眼疾手快把宁馨拉上来,让对宁馨有意思的郑东林一个劲盯着他瞧。卓玉航感受到郑东林的目光,扭头发现了他。这小子看着眼熟得很,他是谁来着?卓玉航翻找记忆,很快就认出这是他年轻时的情敌。

这小子也来了!卓玉航只盼着媳妇来,把碍眼的郑东林忘记了。他可是知道,郑东林一直喜欢他媳妇来着,好在媳妇慧眼独具只喜欢他。后来他跟媳妇定了亲,郑东林就回了城,这么说,这小子得在他眼前碍眼一段时间。

林可欣在那边琢磨:我就说,这个穿军装的男的肯定是看上宁馨了,要不刚刚怎么只顾着把宁馨拽上来。一点没有发扬友爱精神,把其他人都拽上来。

要不是顾及外人在,卓玉航肯定马上把宁馨背上的行李摘下来。可是现在他和宁馨“刚认识”,他不能殷勤地过分。

其实老支书眼睛也很好使,早已注意到卓玉航的动作。看来玉航这小子也忍不住了,想找媳妇了,还想找个漂亮媳妇,就是不知道这城里人眼光高不高,会不会嫁给乡下人。

老支书心里透亮,知道农村人都想往城里跑,还没见有城里人想往农村跑的。也就是眼下遇到这个政策,这些城里娃娃才来到他们乡下。如果哪天政策改了,他们不是得回城?

老支书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但是一时没想出哪里不对劲来。直到后来,老支书才意识到,这城里人跟乡下人结了婚,等回城政策一下来,造成很多夫妻分离,让很多幼儿幼女没了亲妈或亲爸。

但是现在这事放到卓玉航头上,老支书觉得他真有可能娶到城里媳妇,谁让这小子长得精神,孩子部队里当军官呢?

顺子打着火,拖拉机一“扑腾”,把胆小的田露露吓了一跳。车一开起来,风呼呼地吹到脸上,正迎着风的知青没有防备,给灌了一大口冷风,他们赶紧背过身挡风。

卓玉航早就跟宁馨说:“等会风大,你先蹲下。”

几个女生紧挨着蹲下来,就是那几个男生不听话吃了个亏。郑东林他们想在路上看看乡下啥情况来着,没防备拖拉机车斗四面漏风。

“砰砰砰”,拖拉机拉着老支书和知青们,还有搭车的卓玉航,很快回到三里堡,顺子把车停在村委门口。

知青们下车后一眼就看到墙上的几个欢迎他们的大字。村民只准备这几个字欢迎他们吗,没人敲锣打鼓欢迎他们到来吗?

当初知青们下乡时,可是带着宏大的志愿来的,要改变农村的落后思想,改变农村现状,发挥他们的能力,带领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

畅想重归是畅想,知青们到了村里之后,发现他们想象的情况跟现实差距太大,有点难以让人接受。

余文志不高兴地说:“这里的人看来思想都不积极,竟然只用这种方式欢迎我们。”

没想到还真有人附和他,李玉聪紧跟着撇嘴不屑说:“农村人有什么见识,等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咱们的能耐了。”

郑东林从小会看人脸色,他觉得旁边这俩说话的男生,站在人家地盘上还敢说人家坏话,就是俩大傻子。以后他决定远离这二人,省得被他们连累。郑东林看着高高壮壮的梁国栋更可靠点,往他那边凑了凑。

知青们到来,引来好多人围观,卓玉航也趁机掺和在其中,看能不能帮上媳妇什么忙。

知青已经到了,肯定先安排他们住下来。因为之前镇上给消息晚,村里没有像样的房子安排他们,所以老支书暂时把他们安排到祠堂里住。

村里的祠堂是解放前就存在很多年的,据传当年村里有人考中进士做了官,在家乡修了这么个祠堂,把族谱辈辈续下去,以保佑子孙繁茂,有个祠堂也方便后代供奉祖先。

当年建祠堂的时候用的可都是真材实料,因为村里的人祖祖辈辈保养,虽然祠堂历经多年风吹雨打,却保存不错。可惜前两年被红卫兵破坏了,里面供奉的排位被砸烂烧了,弄得乱七八糟。打那很少有人再去那里,那里变得有点阴森森的。

只是村子里也就这个祠堂闲着,能一下子安排九口人,放别家安排都安排不下,除非他们安排在户家。可是老支书怕知青跟村民闹矛盾,歇了那个心思,觉得不如把他们安排在祠堂合适。

之前老支书派人打扫了这里,又让会木匠的师傅修了几张能睡觉的木板床,先让他们睡着。反正天气越来越暖,用不着谁热炕了,如果冬天知青们嫌睡床冷,可以再想办法。

祠堂收拾一番,看着比村里的土坯房子还气派,知青们刚来不知道这里以前是摆放祖先牌位的地方,还认为老支书是个大好人,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不错。

祠堂里的房间都是对称修建的,中间就是摆放牌位的厅堂。老支书说:“除了这间厅堂,其他房间都可以住人,男生住一边,女生住一边,其他你们自己看着安排。”

男生行动力强,听完村长的话马上找自己心仪的房间去了。女生心细,想到了吃饭问题还没解决。没办法,吃喝拉撒睡,这都是人必须解决的生理问题。

江梅出声问:“村长,那我们的吃饭问题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原来村里的红白喜事经常在祠堂里办,这里不缺灶台,还有碗筷,只要给他们送来口粮,弄点柴回来,就能在这里做饭吃。

老支书让女生把背上的行李放下,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