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21

分卷阅读821

    火药,想来其他东西也能发明且发展。

    看赵晤似乎陷入了沉思,杜锦宁赶紧对吴证等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几个人就这么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赵晤自己清醒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赵晤才回过神来。

    他看看手里的瓷器,他问道:“这就是你送朕的生辰礼物吗?朕非常喜欢。”

    “不,臣妹送的不是瓷器,而是烧制瓷器的方法与窑口。”

    这一下,赵晤和吴证又被震住了。

    他们即便不是做生意的,都知道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瓷器的窑口会有多赚钱。这可比茶山上的茶叶要赚钱多了。杜锦宁把这么赚钱的生意就这么白白送出去,她到底想要什么?

    赵晤一下子想得就有点多。

    他实在想不出杜锦宁现在还缺什么。身份有了,嫁了个好夫婿,无论是她自己还是齐家,都不缺钱——缺钱就不会把这么赚钱的窑口送给他了。

    他干脆直接挑明了问:“皇妹想要什么?”

    难道她还有什么罪要赎不成?或是为她的亲戚求情?

    “臣妹想要这窑口的一成股子。”杜锦宁道。

    “一成股子?”赵晤越发不明白了。

    不送给他,这窑口全部都是她的;现在送给了他,她却求他再给她一成股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杜锦宁点点头:“臣妹问过陆先生他们了,日苯现在还没有精美的瓷器。有了茶,就得有精美的瓷器相配。想来这些窑口烧出来的瓷器不仅受大宋人的喜欢,外国人也喜欢。也就是说,这市场很大。”

    究竟外国人喜欢中国的精美瓷器喜欢到什么程度,大宋的远航船多出几次海,赵晤就会明白了。

    他们喜欢瓷器喜欢到直接用“瓷器”a 来代称中国的地步。

    这样大的一门生意,她怎么敢留在自己手中。怀璧其罪,她又不缺钱,何必因为贪心罪自己于危险之中呢?

    之所以将这些瓷器创制出来,她一心只为大宋繁荣昌盛,而不是为了赚钱。

    这钱烫手,她不想要。

    ☆、第八百四十二章 开镰收割

    弄明白杜锦宁是真要把赚钱的景德镇窑口送给自己,赵晤还是不敢置信。

    这世上,真的有人嫌自己钱多吗?

    “到底是为什么?你要把窑口送给朕?”赵晤也不想猜杜锦宁的心思,直接就开口问。

    要是现在杜锦宁不说,以后她再拿这件事来向他要补偿,他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身为靠夺嫡上位的皇帝,他最讨厌有人对他耍心眼子。

    杜锦宁虽然私下里也有手段,但她更喜欢坦坦荡荡做人,做事风光霁月。

    她坦然道:“皇兄,我家里的事您也清楚。我三个jiejie都出嫁了,日子过得还不错;我娘出身农家,一辈子节俭惯了,我留给她的钱财就足够她丰衣足食地过完下半辈子了。”

    “而我自己呢,有您赐给我的食邑与公主府,有几处茶园,还开了几家书铺与花店,再留下一成的窑口股子,我又不是生活奢靡贪图享受的人,这些钱财就够我花用了。就算以后有了孩子,我只要把他们抚养长大就算是尽到了责任。至于他们要过什么样的日子,自然由他们自己赚去,难道还等着我给他们留下万贯家财不成?”

    她笑了笑:“更何况,驸马他还有俸禄和财产呢。养老婆孩子,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吗?我完全不愁吃不上饭。”

    这话说得赵晤哭笑不得。

    作为大宋唯二的长公主,他这个做皇兄的难道还能让义妹吃不上饭?要不要讲得这么悲惨?

    不过杜锦宁要表达的意思,他是明白了。

    果然,杜锦宁接着道:“对于钱财,我知足长乐,不想因为这个陷自己于危险境地。如果不是想让大宋多赚外国人的钱,让大宋更加繁荣昌盛,我根本就不会花心思去叫人烧制什么青花瓷和粉彩瓷器。财帛动人心,如果我把窑口留在手上,绝对会有人眼红对我使绊子要置我于死地的。我倒不是怂,是觉得没必要。”

    她看向赵晤:“所以臣妹想把这几口窑送给皇兄。不过辛辛苦苦让人试验了一两年,也费了我老多的成本,我不想赚钱,总不能让我亏钱吧?所以才向皇兄要一成的股子。”

    这老实不客气的说辞,把赵晤逗笑了。

    一笑之后,涌上来的就是满满的感动。

    他跟那被养的蛊王一样,一路拼杀到现在,身边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算计。所以像齐伯昆这样一心为国、一心为他好的忠心老臣,才会让他觉得弥足珍贵。

    而现在,为数不多的臣子里,又多了一个杜锦宁。杜锦宁虽是女流,但赵晤从来都是把她看成自己的肱骨之臣。以前是因为她的能力,现在又加上了她的一片赤子之心。

    虽然杜锦宁献出窑口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但这小心思坦坦荡荡地说出来,就越发显出杜锦宁的赤诚与光明磊落,也更真实可信。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说的话,才是假的。人怎么可能没有半点私心?

    “好,你送的寿礼朕收下了。”他道。

    杜锦宁欣喜:“多谢皇兄。”

    赵晤见她的神情真挚,没有半分作伪,心下也很欢喜,打定主意把这份情记下,以后杜锦宁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他再做补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吴证在旁边看着,越发佩服杜锦宁。

    他佩服杜锦宁对于钱财没有半点贪心,更佩服她宽阔的胸襟,心怀天下。

    一般人,就算知道把窑口送给赵晤,既避了祸,又得了皇上欢心,也不一定能下得了这个决心。杜锦宁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却比许多男人都强太多了。

    从庄子回京城的路上,他禁不住又跟赵晤旧话重提:“皇上,宁国长公主她真是一心为了大宋好啊。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一心一意为百姓黎民着想。现在水稻眼看就要丰收,臣以前提议让长公主做大司农,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这件事,朕要先征求宁国的意见。如果她不反对,朕会在水稻亩产出来的时候向朝臣宣布。”赵晤道。

    吴证顿时一喜。

    赵晤说的是向朝臣宣布,而不是提交朝臣商议,可见是下定了决心,完全不去考虑朝臣们的意见,要以强硬的手段将这个结果直接公布。

    现在的皇上可不是以前的皇上了。

    以前皇上要做什么,还得看世家的脸色,如果世家反对,他想做什么都不一定能获得通过;可现在世家势微,皇上一言九鼎。只要他心意已决,朝臣根本就不能反对他的决定。

    赵晤虽然这样说,但水稻产量没有出来,提这件事还是太早了。他就算要给个官职给杜锦宁,也得杜锦宁真真切切地把成绩拿出来。如果水稻的产量没有七石,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