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始皇带我去战斗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9

分卷阅读69

    蔽日声如风雨,百姓绝望嚎哭,眼睁睁的看着庄稼被糟蹋,却不知如何应对。

    这个时代,对于应付蝗灾还没无有效的办法,众卿大夫对此同样束手无策。

    先是饥荒又是蝗灾,民间已有流言传出,将秦国频频发生天灾,归结于秦王无道连年征伐,故而上天降下警示。

    秦国对于民众舆论管控非常严格,然而流言蜚语如暗夜星光,法律再严格也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区别只在于,百姓明着说还是暗里说罢了。

    若只是传言秦王无道便也罢了,毕竟秦国近百年来,几乎都没停过对外征讨的步伐,嬴政之前的诸位先王,哪个没有大举战事,不断拓展秦国疆域。

    然而,有人将百姓舆论,引到了另一个方向,怀疑当今秦王血脉不纯,认为嬴政乃是宰相吕不韦之子。

    至于证据,则是太后当年在赵国邯郸时曾是吕不韦的姬妾,两人如今依然暧昧不清。

    相比不仁暴君之类的流言,怀疑秦王血脉,对嬴政更具有杀伤力。

    然而这个消息传的更加隐晦,碍于王室尊严,又无法大规模排查,究竟是谁散播出的不敬之言。

    嬴政没在姚木兰面前提过此事,但她能感觉出,他对这个流言是十分不满的。

    莫说他是秦王,就算是普通人,被人说不是自己爹的孩子,就差被指着鼻子骂是野种也会不高兴的。

    若让蝗灾继续下去,不但百姓会落入深渊之中,秦国国力也会受损,秦王声望更会降低。

    为了能最大程度的缓解蝗灾带来的影响,秦国颁布了“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的法令。

    此法令一出,那些拥有庞大私产但无地位的封建农田主们,纷纷将私存的粮食献给朝廷,换得爵位。

    对此,姚木兰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按照她的大致估算,秦国一千石粟,换成现代单位足有二十吨重。

    也就是说,先要得一个爵位要捐出二十吨的粮食来。

    这可是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的战国末年,又是连年灾荒的年景,那些能拿出这么多粮食换爵位的,绝非寻常富户。

    不过姚木兰读了这么多史书,也不是白读的。随着各国不断变法,战国末年其实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出现的必要特征,就是地主阶级和佃农的不断分化。

    有钱人地越来越多,十指不沾阳春水就能过上奢侈的生活。穷苦佃农从年初忙到年末,连卖身契都抵给了地主,每年分到的粮食不足裹腹。

    富者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两个阶级不断分化。

    但在当今秦国,穷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上升途径的,入伍立军功,就是他们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

    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年素有杀神之称的武安君白起从最末等的兵卒做起,最后从末等爵位公士一路升到第十六级,晋升为秦国威风赫赫的大良造。

    大良造虽然只排在爵位的第十六,但它已经是秦国囊括军政实权的实际爵位的最高一级,再往上的爵位只是虚衔。

    姚木兰在穿越战国之前,对白起只知道一个名字,知道他曾在长平之战中坑杀战国四十万人。

    但在学习秦国史书,深入了解了武安君白起这个人时,姚木兰几乎要怀疑史书记载的真实性了。

    伊阙之战斩敌二十四万人,伐魏之战斩敌十三万人,陉城之战斩敌五万人……

    一个个数字叠加起来,让姚木兰清晰的意识到了,这个年代的战争究竟有多残酷。

    斩敌这么多万,难道只是因为白起嗜杀么?其实秦国一贯战略方针便是如此,姚木兰翻过史书,之前秦国在交战中斩杀敌人数目已经非常令人震惊了。

    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不仅因为兵卒悍勇,更因为他们嗜杀成性。

    她曾就此请教嬴政,从他口中也得知了一些原因。秦军之所以在每次战役结束之后大肆屠杀交战军队,不仅是为了削弱敌国,还是因为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

    战争中杀人的避免不了的,秦国在杀,齐、楚、燕、赵、魏、韩等国也再杀。

    姚木兰能理解死亡,却无法接受这样毫无差别的滥杀。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各国之间互相屠杀?除了尽早统一六国之外,姚木兰发现,她竟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

    战争之事,姚木兰暂时还不能插手,但蝗灾眼看着就要在秦国境内泛滥,她不能坐视百姓辛苦劳累了一年的收成,尽数被蝗虫毁去。

    这个年代生产力十分落后,通讯也不发达,对于天灾人祸还不曾有有效防御或者治理措施。

    蝗灾发生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古语有云“旱极而蝗”,通常发生蝗灾的地方都曾爆发过严重的旱灾。

    姚木兰和嬴政以及李斯、甘罗等人,按照秦王政三年,各地报上来的旱灾情况,锁定了几个容易发生蝗灾的地方。

    接着,在蝗灾尚未大规模爆发之前,先一步命令卫士八百里加急,让各地郡县官僚率领地方兵卒联合百姓一起,采取各种手段剿灭蝗虫。

    为了将蝗灾危害降低到最少,姚木兰将所有知道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都写了出来,写了一份之后让人誊写多份,快马加鞭送往可能遭受蝗灾或者被殃及的郡县。

    蝗灾为患那么多年,之前不是没人想过治理蝗灾,但由于方法不科学,收效甚微。

    姚木兰在看了那些灭蝗灾的方法后,打心底里认为,这种方法有用才怪了。

    无论是命巫士跳傩舞,还是举行各种祭祀,或者发动百姓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咒语对蝗虫进行诅咒。

    这简直就是拿着唯心主义的力量,和唯物主义硬碰硬啊。

    姚木兰经历穿越之事后,虽然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但这种治理蝗灾的方法,完全就是缘木求鱼。

    很多地方,在蝗虫尚未大规模泛滥时抱有侥幸心理,等待庄稼完全成熟,等蝗虫肆虐时再抢收已经来不及了。

    姚木兰提的几条关键提议,大部分都能被朝中卿大夫接受,但提前收割那些可能爆发蝗灾地区的庄稼,遭受到了不小质疑。

    在众人看来,蝗灾爆发的地区,田地已经被糟蹋的差不多了。

    秦国如今必须守住那些没有爆发蝗灾地区的粮食,以免青黄不接,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姚木兰各种分析陈述理由,在卿大夫看那来,全都是异想天开。

    好在,嬴政相信她,文信侯吕不韦也相信她,有了这两个人的相信,政令终于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