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金闺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7

分卷阅读277

    孩子,也挺辛苦的,不如让奶娘们照顾孩子,你自己好好的请人过来玩上一天。”

    太子妃朝太子笑了笑,丈夫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她为这个家的付出,开始体恤她了!

    “妾身可以保证,从未做过对不起殿下的事。”这是在解释元帕的事了。

    虽然当日太子曾说过不在意,还咬破手指滴了血在上面,可一直到现在,大薛氏的心中也不踏实。

    “孤明白,月娘出身于将门,骑马、蹬高……动作幅度过大,都会出现那种情况,不是你的错,怎么又说起这件事了呢?”太子虽然心中不耐,可表现出来的却是另一副模样。

    他甚至轻轻地吻了吻大薛氏的面颊。

    突然其来的柔情蜜意,让大薛氏象情犊初开的少女一般羞涩了起来。开始张罗起赏菊宴来。

    薛氏身边的心腹婆子却悄悄地禀告道:“太子爷悄悄地将白嬷嬷单独地叫了过去。”

    白嬷嬷是丽妃给太子留下的老人。

    大薛氏猛然抬头,“他想做什么!”

    大薛氏身边的人为难地摇了摇头,“奴婢不敢靠得太近,可陈侧妃那边有人的人禀告,说太子爷在凤香公主离开了之后,曾去了陈氏那里一回,问了琅琊郡主的病。”

    她们早已经将陈侧妃那边的人给控制了,消息是绝对可靠。

    大薛氏绞着帕子的手紧了紧,“依嬷嬷看,他这是想做什么?”

    那心腹婆子本是大薛氏的奶娘,所以说话也就更随便一些,“奴婢着人去陈侧妃家查过,她父亲虽然也懂些医术,但是离精通尚远,倒是七皇子那边的程侧妃派了人去了陈家。”

    大薛氏皱了皱眉头,“嬷嬷是怀疑这消息是那位程侧妃故意透露给陈氏,让咱们家里那位知道的?”

    奶娘肯定地点了点头,“现在到处都在议论皇上让礼部给琅琊郡主置办嫁妆的事,说皇上觉得顾家条件差,想多给琅琊郡主置办些嫁妆……”

    虽然她不肯再说下去,但大薛氏却和太子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了,多少也对他有了些了解,眼中一片寒光,“嬷嬷是说,咱们家的这位想将主意打到琅琊郡主身上?”

    “能梦到未来之事,咱们这位会动心倒也很正常。”奶娘想了一会儿,才不太肯定地答道。

    “他这样,将我置于何地!”大薛氏的脸色更冷了。

    奶娘唯有干笑,“这,也只是咱们的猜测。就算真的弄进门,也是件好事。”

    大薛氏大怒:“那meimei可怎么办?”

    “那边如今也就只剩下一个公主的名头罢了,只要到时候一直咬定是她自己主动,皇上只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您就装做不知道,事后再去那边陪罪,谅他们也没有办法。”

    正文 265 请辞

    最近,朝堂上一直在为南诏的事争论不休,几位皇子们便也各自掺和了一脚,全部都义正词严的给昌盛帝上书,要出使南诏,为国分忧。

    姚相和章相也跟在后面拍昌盛帝的马屁,“殿下们都长大了,知道体恤陛下了。”

    上一次去蜀地平乱,去的是七皇子,结果七皇子就立了大功,让昌盛帝马上对他另眼相看起来。余下的皇子看在眼里,若说不嫉妒,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包括大皇子,对此事也开始颇有微词。

    他觉得自家老爹最意属的人选就是自己了,结果小薛氏托人带话给大薛氏,说王琳芝让他不要和余下的皇子们争,所以他才棋差一着,没有被皇上选上。

    这一回,无论是谁再劝他,他也一定要把出使南诏的任务给接下,到时候立些功劳,脸面上也好看一些。

    于是乎,大皇子和幕僚们花了许多个日夜,写一篇声情并茂,颇具文采的折子递了上去。

    昌盛帝拿着几个儿子的奏折对比了之后,不得不承认,老大写的更让他满意。

    爷奶爱长孙,父母爱幺儿,这话搁在平常人家适用,放在帝王之家也一样。

    想当年,昌盛帝未发迹之前,和王皇后也算琴瑟和鸣,夫妻恩爱,可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没有孩子,所以有了李侧妃和刘侧妃,刘侧妃又是昌盛帝嫡母的内侄女,所以理所当然的他更宠爱李侧妃一些。

    李侧妃的肚皮也最争气,早早生了长子。

    昌盛帝也曾在大儿子身上寄托了无数期望,等他成了太子,更是倾注了不少心血在他身上。

    如今连百官最不看好的七皇子都立了大功劳,昌盛帝便觉得长子也应该送到营地里去镀一下金,回来之后才能更好的做上皇位。

    不过,昌盛帝也是个很谨慎的人,为此事先召见了顾钺一回,又召了广平候去宫里说话。出乎他意料的是平时并不怎么夸人的广平侯,却分外难得地夸起顾钺来。

    昌盛帝也有些自得,“说起来,这伯乐还是寡人。”

    他第一次召见顾钺的时候,顾钺还是个小毛头,那时候他便觉得顾家这小子将来会有一番造化。

    脑子好使,又有一身神力,这样的人,到了军中自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广平侯已经司空见惯昌盛帝自吹自擂,虽然不会跟着附和,但也没有不识相地揭穿他,反而跟在后面夸奖了太子几句。

    他如今已经年迈,所求不过是一个善终罢了,有些话不吐不快,“太子虽然能力出众,但缺少经验,顾小将军虽然有实战经验,但年纪太轻了。”

    未尽之意便是到时候若遇上了难以决策的事,到底听谁的好呢?

    昌盛帝大手一挥,“太子礼贤下士,必定能好好处理此事。

    一个小小的南诏而己,充其量也就是给自家儿子练练手罢了。

    昌盛帝意已决,广平侯便不好再劝,唯有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清阳公主。

    王惟一年轻时也曾随广平侯出征过,算来有同袍之谊。此事还没有发出明旨,清阳公主怎么说也是昌盛帝的meimei,或许能够让他改变主意。

    清阳公主得知此事,眉头立时便皱了起来,赵家的男人们,都有一个通病,痴情、寡断。

    若不是如此,吴太后、魏皇后、平安大长公主之流也不能进入权力的中心了!

    从她的祖父算起,到伯父、父亲、兄长,说起来都比当今太子要决断得多。

    太子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