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长命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3

分卷阅读293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推测,袁樵要么把楣县折腾得不成样子被调回去受罚,要么就得干出成绩来给朝廷看,才能升职回京。

    治理地方怎么看出成效呢?梁玉琢磨着,至少得打出一季粮食,丰收了,才有得说道。其余户口的增加啦、兴修水利啦、兴办学校啦,都在其次。

    这跟她的目标不谋而合。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到哪里找去?现在回京,又是天天打猎打球,说不定还要打打人。都不踏实,不如楣州好。她还不大放心美娘,美娘的父母都死了,叔叔杨信也死了,十岁的姑娘,有家有业也不定能守得住。自己在这里过两年,美娘也长大了,总能有点自保的能力。

    权衡利弊,梁玉还是留了下来。唯一的缺憾是不能马上回去见南氏,好让母亲安心。为此,梁玉打算每旬都写一封长信,向南氏汇报生活的情况,免得南氏过份担心。

    刘、杨二夫人对她的选择相当满意,刘夫人道:“咱们也不必在这里过很久,圣人将佛奴留下来,当是为了安抚楣州。”袁樵在楣县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时间太短,政绩也没大做得出来,是得多干点实事才好。实职没升,散官给了,也是对袁樵的认可。一旦做了朝散大夫,就可以荫了袁先去太学读书了。不过这个也不着急,袁先暂时在自家读书也行,等回了京再进太学。或许到那个时候直接进了国子学也说不定,一步到位更好。

    杨夫人也说:“辛苦你啦。”

    梁玉谦逊地道:“都是应该的,就是我太淘气,怕惹您生气。”

    杀人放火的事儿都干了,还能淘气成什么样子呢?杨夫人宽容而慈祥地道:“你的书读得很好,琴也学得不错,哪里淘气了?”

    梁玉就说:“是您不与我计较,我都明白的。”真要计较,袁家几百年的规矩,杨夫人的娘家讲究也不比袁家少,一样一样的挑剔,绝对能让喝茶品只知道“好喝”、“不好喝”的人气得想打人。

    两人互相吹捧一回,刘夫人倚着凭几只管笑。吹捧得差不多了,梁玉继续向杨夫人请教音律。杨夫人也乐得教她,与当年的吴裁缝一样,遇着个举一反三的学生,当老师的教得也痛快。

    学了一个上午,梁玉就向两位请了下午的假,说要出去走走。她当流放犯的时候,楣州也分给她土地了,现在虽然蒙赦,她不打算回去,楣州平了杨仕达,官府手里的土地正多,也就没有收回,梁玉打算亲自去种种看。

    杨夫人道:“何必自己去辛苦呢?”她管理家务是一把好手,经营庄园也做得,但从来没见过当家主母自己下地的。

    梁玉道:“这里水土与家乡不同,物种也有些差异,我从家里带了些种子来,须得亲自看着才好。这里有老农比我会种田,可是会跟小先生说多少就不一定了。”

    杨夫人感动地道:“辛苦你啦。”

    梁玉笑眯眯的:“我也就这个熟些。”

    两人又客气了一回,等袁先过来一起用过午饭,两位夫人要歇个晌,梁玉便出了后院。

    ~~~~~~~~~~~~~

    杨仕达平了,楣州城的秩序想要恢复如初却不那么容易,为了抬高城墙拆了不少屋子。袁樵特别大方,当时梁玉走了,他首先把杨仕达宅子的墙给拆子,砖石滚木不够用了,就再拆梁玉的,接下来才是拆别人家。没拆完的部分,留着安放移入城的百姓,百姓们的房子被他给烧了,一时半会儿回不去,梁那宅子索性就不要了——反正当初也是何刺史送的,她也打算临走再还给州府的。

    后院的后门通一条小街,街上也有不少人家,其中一处宅子是杨仕达一个侄子私下置的,查出来之后就罚没了,袁樵将它作为“补偿”发给梁玉,用以安排梁玉带来的骑士。

    梁玉带上吕娘子等从后门出去,领了几个骑士纵马出城。

    吕娘子与她并辔而行,虽在马上还是气喘吁吁,问道:“三娘,你怎么跑得这般快?”

    梁玉道:“先去看地,回来还有事呢。”

    吕娘子道:“还有什么事?”

    “我想见一见苏征。”

    “他?”

    “嗯,总觉得他不大简单。”

    吕娘子发了嘲讽的笑声:“选了杨仕达,就很简单了。”

    梁玉不再与她争辩,扬鞭一指:“到了。”

    分给她的几十亩地算是比较不错的田了,周围的田里已经有人耕作了,梁玉的田里也雇了些人在种。梁玉远远地跳下马,留人看马,步行到上了田梗。田间耕作的人都很忙,都在抢种一季的庄稼。梁玉蹲下来捏了把土,用马鞭又掘了一回地,起身拍拍手。又往水渠那里看了一回,发现水渠的情况要更糟糕一点。

    楣州的水渠还是当年那位“朱公”在任的时候修的,看得出来当时修得很用心,但是后来的保养却令人叹息。这渠有一部分干渠两侧砌了石块,保存就比较好,没有砌石的部分淤积就严重。梁玉知道,凡修水渠,用石砌是得下功夫的。大部分的乡间水渠是就地开挖而已,每年冬天水枯了,官府征徭役去挖一挖。

    楣州之前的长官在这方面是渎职的,疏浚做了,但是极不认真。【现在是春天,正播种的时候,接下来也是得人看着捉虫除草,到哪里再征人干这个?今年又得凑合着干了。我要的种子也是,等到送了来,怕也过了生长的季节。好在今年免了租赋,楣州能养活自己就能对朝廷交差了。】

    “今冬疏浚水渠,明春播种,明年秋年才能见些效,”梁玉对吕娘子说,“咱们至少要在这里再过两年。”

    吕娘子道:“要是没有意外,过上三年才好呢。那样干的事才能更多。三娘,你就看着这几十亩田吗?”

    “唔,我是有旁的想法,不过要等。我还不曾进村里仔细看过,吕师,找几件旧衣裳,咱们悄悄地往各处转上一转。”

    “好。三娘真要见那个苏征?我看他比当年的老鼠精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他可是识破了咱们,见一见也没有坏处,出来不就是长见识的么?”崔颖问出来的口供给梁玉看过了,当时是为了与梁玉核实情况,梁玉便对苏征产生了兴趣。再不见一见这个人,苏征就要给押到京城斩首了。

    吕娘子依旧不抱什么乐观的态度,口上却说:“那我也去长长见识?”

    “行呐。”

    两人回城,先不去后宅,梁玉打算悄悄去见苏征。在县衙前的大街上却遇到了王吉利,王吉利见到她的马,喜笑颜开地奔了过来:“三娘,三娘,东宫有信来了。”

    桓嶷的信比他的礼物走得快,刘湘湘等的信还在路上,他已经由信使送到了。苏征看不成了,梁玉问:“信使管待了吗?”

    “有袁郎接待了,您放心,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