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庶门风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99

分卷阅读599

    后受益的成了蒙古和女真。再则,西夏的土地大多是些蛮荒之地,只适合游牧,不适合耕种,极有可能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最后也守不住,还得拱手让给别人。为此,臣以为,目前大周的重心不是开疆拓土入侵他国,而是趁着这几年休战的时间,好好恢复我们的生产,让百姓的日子切实好过起来,也让我们的国库能充盈起来,开创一个属于我们大周的太平盛世,也学当年的开元盛世,大开国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这些外夷,不比非要打一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要强?再则,还是那句话,留着辽国和西夏,还能作为一道屏障替我们拦住蒙古和女真南下的脚步。”陆呦转向李琮,躬身说道。

        “启禀皇上,臣不认同陆将军的话。”左相徐良兴站了出来,“方才陆将军提到西夏的土地,西夏的土地虽不适合耕种,但适合放牧,正好解决我们大周没有牧场的难题。况且,西夏的青盐产量极高,我们若是占据了西夏盐矿,也就意味着可以扼制辽、蒙古、回鹘周边好几个汗国或部落的咽喉,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大笔的银子来充盈国库。”

        “回皇上,臣不赞同徐左相的说法,是,拿下西夏会有诸多的好处,可首先我们该问一声,拿下西夏的代价是什么。”王实修站了出来。

        “只要是战争,就免不了牺牲,王右相所谓的代价不过是再多花一点时间,多一点伤亡,可换来的是永无后患。”徐良兴驳道。

        “徐相此言差矣,没有西夏这个后患,我们还会有蒙古和回鹘等别的后患,谁又敢保证,这两个后患不比西夏更麻烦呢?”陆呦出口驳道。

        “不去试试也怎么就知道不行呢?若是不管做什么都前怕狼后怕虎,畏手畏脚的,怎么成就一番大业?要知道,当年我们的太祖皇帝就是凭着一股孤勇打下的天下。”说这话的是护国公吴起,也就是吴哲的父亲。

        孟诺见此也站了出来,刚要开口,只见陆呦反问道:“敢问护国公,这场战事已经打了四年,我们还要怎么试?连契丹都看出来了,再打下去,就是女真和蒙古得利,所以才主动罢手言和,且主动归还燕云十六州,为的就是要大周一个承诺,关键时候能出兵帮他们驱赶外敌,而西夏之所以答应大周每年岁贡,目的就是想换取我们的火炮,也是为了抵御蒙古,莫非护国公认为辽国和西夏的皇帝都是无能懦弱之辈?”

        这话把吴起问住了。

       

    ------------

    第六百三十五章、朝会(三)

        吴起确实被问住了。

        因为他若是承认辽国和西夏皇帝无能懦弱,那之前连连吃了败仗的大周皇帝岂不是更无能更懦弱?

        可若是不承认辽国和西夏无能懦弱,那他就得承认自己错了,承认自己考虑问题太过简单片面。

        好在关键时候朱韬站了出来,“莫非陆将军的意思是为了不让女真和蒙古得利,所以辽国和西夏主动放弃和大周的争斗,敢问陆将军,这番话是辽国的新帝说的还是西夏的李干德说的?”

        这话可就明显是刁难陆呦了,因为谁都清楚,陆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四品宣威将军,即便他参与了两方的和谈,但以他的资历是无法见到这两位皇帝的,况且,和谈并没有去对方的京城,只是在边境线上。

        因而,明摆着是陆呦不想再打下去,所以找了这个理由来搪塞大家并彰显他自己的远见,说白了,不是契丹也不是西夏无能懦弱,而是陆呦懦弱了,或者说他黔驴技穷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陆呦慈悲,不想看到生灵涂炭,所以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可巧辽国国主新丧,新主守丧,也给了陆呦一个好借口,在自己功成名就的巅峰时退下来,他想要的声誉和声望也都有了。

        这种人,说白了也是懦弱,怕输,偏还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朱韬岂能容他放肆?

        更何况,朱韬早就想站出来怼理由几句了,方才陆呦对他儿子的那番轻视他都看在眼里,还有这几年颜彦带给他meimei的那些伤害和难堪,因而不管是为儿子还是为他meimei,他都不希望陆呦坐大,不希望陆呦被重用。

        “朱侯,这话是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就是事实,否则,辽国和西夏何以非要提出一个这样的附加条件。”孟诺总算插进一句话了。

        “非也,辽国只是提了一个附加条件,并没有说是针对女真,要知道辽国和女真本就是盟国,辽国若这么做,岂非也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他们能信守承诺?”朱韬驳道。

        “朱候放心,若真有这么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把辽国打回去。”说到这,陆呦又转向李琮,“启禀皇上,臣以为,燕云十六州回到大周手里,这场战争的初衷我们达到了,臣不赞成再打下去,做人做事最忌贪婪,因为贪婪的后果往往和愚蠢接近。”

        多余的话陆呦没再说,该说的那些理由他都说了,再强辩下去,仍是那些车轱辘话来回倒,没得浪费时间。

        因着陆呦最后一句话火药味比较浓,基本把朝堂上一多半的官员牵扯进来了,李琮怕又引发新的矛盾,忙清了清嗓子,把话接了过去,“朕来说几句。”

        李琮先问的户部尚书,国库还有多少存粮多少库银,紧接着又问兵部尚书,这几年的战争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每年前线的粮草需求又是多少,最后又问工部尚书,杨师傅对火炮的改良研究有和进展。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大周目前的国力勉强还能支撑个一两年,可谁敢保证,一两年之内大周一定能拿下契丹和西夏?

        到那时,大周必将陷进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况,进,国力难以再支撑这场战争,除非不顾百姓的死活强征暴敛,如此一来,只怕又将田地荒芜饿殍满地;退,若契丹和西夏不配合,那就得大周单方面认输。

        更危险的是,若是彼时契丹、西夏和大周三败俱伤,女真联合蒙古南下,别说契丹和西夏,只怕大周也难以抵挡,毕竟火炮也不是万能的。

        因而,最后的结论是大周可以把火炮给辽国和西夏,也卖一定数量的火炮弹药,但不卖弹药方子,每年他们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战马来换取一定数量的弹药。

        此外,可以开放边境城市,互通有无。

        解决了这个议题,大家以为朝会要散场时,李琮忽然提出了下一个议题,论功行赏。

        尽管颜芃和陆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