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说 - 言情小说 - 玉玺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23

分卷阅读223

    蹄声清脆,祖孙二人一路无言,出了永宁门,沿着官道一路向东,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来到一处杏林。

    听闻,当年严家败的凄惨,严家父子去后,并未单独修墓立碑,下葬之后,上面便起了这片杏园林。

    杏子夏季成熟,如今正是果实累累,垂挂枝头。

    弈先生提着一篮子香烛黄纸,南安侯接过,令弈先生与侍从都退下。

    南安侯蹲在田垄边,轻轻的用手拂去地上的杂草落叶,方取出香烛摆放整齐。胡安黎默默的将黄纸点燃,扔进铜盆。

    伴着火光,青烟缕缕升起。

    胡安黎以为祖父会说些什么,却是什么都没说。

    的确,严家阖家灭绝,只余严琳一人。相对于严家的惨烈,说什么都是虚词。

    清风带来一丝檀香香气。

    胡安黎回头,见远远杏树下站着个青衣人,那人目光如同秋水,带着微微的凉意。

    是卓御史。

    卓御史只是远远看着,见胡家祖孙起身,方迈步行至年前。他有一种独特的风姿,行路时宽袖飘摇,如同一把包裹在文士袍中的绝世宝剑。

    “见过侯爷。”卓御史抱拳一礼。

    南安侯还了半礼,“卓大人不必多礼。”

    “今天休沐,我闲来看看。不想这样巧,遇到侯爷。”

    “惭愧。现在说什么都太迟了,以后,怕也只有到了地下才能赔罪。”

    “严家的案子与侯爷并无相干,侯爷无需有愧。”卓御史连声音里都带着善解人意的体贴,“这些事,更与大公子他们这些晚辈无关。”

    “严家旧案,原也与严珏无关呐。”南安侯感慨。

    卓御史伸手探进树冠,摘了个大大的红杏,张嘴咬了一口,随意道,“我总觉着,世间是有因果报的。”

    “我时常想,胡源哪怕对发妻嫡子略有公道,就不会有郡主告上宗人府之事。胡安然对兄长略有半点兄弟之情,不起独吞匿银的心,哪怕与大公子提一句匿银之事,大公子秉承良知也会告诉他这笔银子不该拿。”卓御史淡淡道,“可是,都没有。”

    “严家是真的很冤,可从胡源向严家举起刀的那一刻,他对妾室的宠爱便逾越了作为一个人的底线。”

    “没有他宠妾灭嫡,便没有严家冤案,也没有今日他妻离子散、身败名裂。”

    卓御史几口把杏子吃完,随手丢飞杏核,“当年严家人流出的血泪,他一滴都不会少。”

    “他夺走的钱财,要如数归还。他心爱的骨rou,会永远沦为低贱。”

    “与严家不同的是,严家有无数为他们惋惜的人为他们申冤。而他,永无这种可能!”

    胡氏祖孙告辞而去,卓御史望着南安侯有些佝偻的背影,伸手再自树中拽下一枚大红杏,张嘴咬了一半。

    杏子的清香与甜软的果rou汁液入口,卓御史微微勾起唇角:

    凡他所钟爱的一切,名誉、权势、富贵、女人、骨rou,我都会逐一毁去。

    你们得庆幸,至今为止,我还愿意做个人。

    直待回到府中,南安侯对胡安黎道,“以后,你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卓然。”

    ☆、一四九章

    一四九章

    胡安黎其实很想问祖父一句, 当年严家事,祖父真的一无所知吗?不过,他明白, 即便他问了, 祖父的回答也只有一个。

    胡安黎相信, 以祖父的格局,不会刻意炮制严家冤案。但是,要说一无所知,他是不信的。

    是来不及了吗?

    可是, 是当年亲自处置亲子更疼, 还是现在眼睁睁看着旁人处置亲子更难当。

    或者,祖父也没想到, 这件案子还会翻出来吧。

    胡安黎送走脊背依旧笔直, 却添了许多白发的祖父。祖父走前曾告诉他, 会打发二叔回帝都。

    南安侯望着胡安黎平静通透的眼神, 用力的捏捏他的肩,千言万语只剩一句,“好好保重。”“祖父也是。”

    南安侯率近卫远去,胡安黎在晨风中站了许久,方打马回程。

    胡安黎回到刑部正赶上吃午饭,梅典簿端着碗凑过来,杜长史道, “老梅你怎么来了, 你不是跟着王妃娘娘张罗织布坊的事么?”

    “织布坊的事差不离了, 娘娘说殿下这里事忙, 打发我过来。”

    梅典簿深受王妃娘娘的器重,杜长史最看不上的就是他这点, 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正经在殿下这里效力多好,梅典簿倒好,见天介在王妃那里擦前蹭后。

    华长史的小厮也提了食盒过来,杜长史问一句,“你家大人哪?”

    “大人还在忙卷宗,一会儿就到,先让小的把饭拿过来。”

    大家便等一等华长史,梅典簿八卦最多,“我听说今天李家抬着棺材往御史台去了。”

    “这怎么可能,姓卓的能叫人这么给他脸上抹黑。”杜长史根本不信。

    “原是这样的,可还没到御史台,李家就叫抄了。”梅典簿接过小厮手里的茶递给杜长史,“李家人都傻了,棺材还没落地就被抓回了御史台,李大人的棺材还是御史台出钱,雇了几个人给送回李家去了。”

    胡安黎道,“是那个早朝吐血的李御史么?人死了?”

    “你不知道,听说人抬回去就进气多出气少了。”杜长史跟胡安黎道,“当晚就咽了气。”

    梅典簿道,“听人说,卓御史恼怒李御史,才这样大张旗鼓的处置李家。”

    “姓卓的虽不是什么好鸟,可也不会无故冤枉谁,必然是证据确凿。”杜长史虽险叫卓御史讹一头,对卓御史人品还是信得过的。

    梅典簿说,“可这李御史人都死了,还要继续清查他身后罪过么?”

    “人死了,罪还在,当然要查。”华长史踱步而来。

    大家打过招呼,坐下用饭。

    梅典簿道,“御史乃清流,现在可是有人说卓御史当朝骂死官员的。华大人,清流不是最重官声么?”

    华长史道,“当年卓御史为衡州巡道御史,衡州那一年发生涝灾,眼瞅人都要饿死了,卓御史一面向朝廷上书,要求赈济衡州百姓,一面有衡州知府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衡州知府不敢独断,必要等巡抚总督之命。”华长史尝着今天的小菜做的好,一股新鲜的醋香,很是开胃,劝杜长史,“你尝尝这个,这个不错。”

    杜长史苦夏,天气一热就没什么胃口。

    “这事我怎么没听说过。”杜长史土生土长的帝都人,且是官宦出身,打小爱打听事儿的。

    “你那会儿还小。”

    “大人,那后来怎么着了。”梅典簿追问。

    “没怎么着,总不能守着粮仓看百姓饿死。卓御史带人去了粮仓,打开粮仓才知道,粮仓是空的,这可是官仓存粮。衡州知府当晚就自尽了。卓御史快马到潭州府借来粮食,安抚住百姓。待朝廷赈济一到,灾情得以缓解。衡州知府的罪便不论了吗?”

    “也有人说,人死为大。这件案子卓御史一查到底,当年湖南掉了二十六颗脑袋,革官去职者,多达五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