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
年前那般送死。
在战场上,我们求生,不求死。
洛颜一路快马加鞭回到府里,镇北城的密报已经传了过来。
她面不改色的。
此刻,宫中有人传旨而来,大魏帝周昱,请永宁郡主入宫议事。
御书房内,大魏帝周昱看着手中的急报与信件,喜怒不定。
“永宁,你可知朕唤你入宫,是为何事?”
“永宁已收到急报,匈奴耶律智账下二十万大军逼近天门关。”
“不止,你看看这个吧。”
洛颜接过,细细读下来,心中火起。
见洛颜已经读完了抬头看向他,大魏帝周昱直接摔下了手中茶杯。
叮咣一声,在这安静的房内格外刺耳。
“他耶律智是个什么东西,蛮夷之人也敢肖想景阳,还如此轻贱于你。”
那封信,是当今的匈奴单于耶律智亲笔所写,是一封,求亲信。
信中写道,听闻大魏公主正值芳龄,有意择婿,耶律智前来求娶景阳公主,愿立景阳公主为匈奴王后,从此保证不再犯边,缔结两国之好。
如果大魏帝不愿爱女远嫁,选一位高门贵女也是可以的,比如,与匈奴王城相距不远的,镇北城永宁郡主。
这哪里是求亲信,分明是□□裸的挑衅,迎娶不到景阳公主,便要退而求其次,求娶永宁郡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恨,可耻,可笑。
“永宁,我问你,天门关可守得住?”
洛颜迟疑一下,随即道“匈奴二十万大军,镇北军只有十万......”
“永州,郴州各派五万兵马,归你麾下,一同调遣。”
“请陛下放心,永宁在,镇北军在,比不让夷敌踏我大魏一步。”
“只是这二十万大军的嚼用,两军对峙,镇北城怕是支撑不了几日。”
“连棋,一应粮草辎重事宜,让何文康亲自督办,若是出了岔子,他这个户部侍郎也不用干了。”
“永宁,朕要的,不只是守住天门关。”大魏帝周昱直视洛颜,语气带有深意。
“臣领命。”
看得出来,大魏帝周昱是真的动了火气,甚至直接写了手谕,若有不听永宁郡主令者,可由洛颜自行料理。
先前已经赐过洛颜双刀,再赐下铠甲,军情紧迫,京城与大西北的天门关属实不近,一道道旨意传下来,洛颜也回到府中,收拾行装,准备日夜兼程,返回镇北城。
洛颜回到府上,此时,景阳与袁媛不过刚刚回到城内,看着街上纵马疾驰的侍卫,也感受到了一丝紧张,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二人匆忙的回到镇北侯府,见老管家洛林正在给洛颜收拾行囊,准备路上的干粮与水囊,而门口的马已经备好了。
“管家,这是,颜jiejie要走了吗?”景阳问道。
洛颜已经换好了便于赶路的衣服,陛下赐给她的那两柄双刀,也背负在身上。
“军情紧急,匈奴二十万大军压境,我回去坐镇。”
“可镇北城只有十万兵马,若是如五年前一般......”袁媛急着搭话,洛颜才来京城几日,这便又要回去了,况且镇北城兵马再强壮,哪里抵得上人海战术呢。
“我刚刚出宫入府,陛下已调永州,郴州各五万兵马于我,粮草一应也有朝中大人监督,放心。”时间紧迫,洛颜言简意赅地解释着。
“佳儿,你暂且不要呆在我府上了,如今我一走,府上也不安全,回宫待着。”
“还有你,袁媛,这阵子不要出城,别去庄子了,好好在府里待着,府中多少也得有个主子在,许多事情得有人做主。”
两人皆是点头无言。
“郡主,所有人已经准备好了。”
洛颜回应一声,带着东西走出门,翻身上马,身后是整装待发的亲卫。
“颜jiejie,千万要小心啊,平平安安。”
“大姐,我在府里等你回来看我。”
景阳咬紧了嘴唇,袁媛也捏着裙角,看着她。
斜阳夕照,金黄的余晖洒在洛颜的身上。
洛颜冲她们点点头,拉起缰绳,
“驾”
老管家洛林站在景阳与袁媛的身侧,同样望着那个远去的身影。
“大小姐,等您得胜而归。”
作者有话要说: 我去洗个澡,之后还有一章。
何日请长缨14
军情紧急, 返回镇北城的途中也是密报不断。
不过,匈奴大军只是驻扎在天门关外不远,时不时派人过来挑衅喊话,迟迟没有更大的动作, 就像是特地在等她回去一般。
第二日一早, 洛颜等人休息过后继续出发。
殊不知, 另一头的宫内, 自大魏帝周昱直接宣布,永宁郡主洛颜,封三品镇北将军,统领二十万大军, 对战匈奴来犯。
今日的朝会就如同炸了锅一般, 各方人马吵作一团。
有人说,永宁郡主一介女流之辈, 女子领兵为将,于理不合,还请圣上三思。
有人说, 永宁郡主虽然是将门出身,但年纪尚小, 经验不足,恐怕难当大任,请陛下仔细定夺。
自然也有人替洛颜说话,永宁郡主自五年前,一人肩负起镇边大任, 匈奴大大小小来犯数次,都被击退,一身成就,卓然在身。
再说了,永宁郡主自幼在边关长大,对匈奴人熟悉到骨子里了,你若是不想让永宁郡主出战匈奴,倒是推出个能战的人出来。
大魏帝周昱老神在在,面不改色的听着众位卿家的对喷。
突然,太子周辰站了出来,“父皇,永宁meimei一片赤胆忠心,儿臣钦佩不已,只是确如曹大人所言,永宁尚未到花信之年,足以当朝中武将的女儿,于带兵打仗,经验尚有欠缺,不如派遣两位精炼的老将为副将,辅佐一二。”
他手下有几位颇具经验的老将,若是能接近永宁,倒是能拉进些距离。
听着太子这话,二皇子周朗自然是要出来反对的,“父皇,儿臣认为,永宁meimei同为镇北军多年,身边亦有老将辅佐,若是朝中横添两位副将前去,反倒是添乱,不如再
在战场上,我们求生,不求死。
洛颜一路快马加鞭回到府里,镇北城的密报已经传了过来。
她面不改色的。
此刻,宫中有人传旨而来,大魏帝周昱,请永宁郡主入宫议事。
御书房内,大魏帝周昱看着手中的急报与信件,喜怒不定。
“永宁,你可知朕唤你入宫,是为何事?”
“永宁已收到急报,匈奴耶律智账下二十万大军逼近天门关。”
“不止,你看看这个吧。”
洛颜接过,细细读下来,心中火起。
见洛颜已经读完了抬头看向他,大魏帝周昱直接摔下了手中茶杯。
叮咣一声,在这安静的房内格外刺耳。
“他耶律智是个什么东西,蛮夷之人也敢肖想景阳,还如此轻贱于你。”
那封信,是当今的匈奴单于耶律智亲笔所写,是一封,求亲信。
信中写道,听闻大魏公主正值芳龄,有意择婿,耶律智前来求娶景阳公主,愿立景阳公主为匈奴王后,从此保证不再犯边,缔结两国之好。
如果大魏帝不愿爱女远嫁,选一位高门贵女也是可以的,比如,与匈奴王城相距不远的,镇北城永宁郡主。
这哪里是求亲信,分明是□□裸的挑衅,迎娶不到景阳公主,便要退而求其次,求娶永宁郡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恨,可耻,可笑。
“永宁,我问你,天门关可守得住?”
洛颜迟疑一下,随即道“匈奴二十万大军,镇北军只有十万......”
“永州,郴州各派五万兵马,归你麾下,一同调遣。”
“请陛下放心,永宁在,镇北军在,比不让夷敌踏我大魏一步。”
“只是这二十万大军的嚼用,两军对峙,镇北城怕是支撑不了几日。”
“连棋,一应粮草辎重事宜,让何文康亲自督办,若是出了岔子,他这个户部侍郎也不用干了。”
“永宁,朕要的,不只是守住天门关。”大魏帝周昱直视洛颜,语气带有深意。
“臣领命。”
看得出来,大魏帝周昱是真的动了火气,甚至直接写了手谕,若有不听永宁郡主令者,可由洛颜自行料理。
先前已经赐过洛颜双刀,再赐下铠甲,军情紧迫,京城与大西北的天门关属实不近,一道道旨意传下来,洛颜也回到府中,收拾行装,准备日夜兼程,返回镇北城。
洛颜回到府上,此时,景阳与袁媛不过刚刚回到城内,看着街上纵马疾驰的侍卫,也感受到了一丝紧张,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二人匆忙的回到镇北侯府,见老管家洛林正在给洛颜收拾行囊,准备路上的干粮与水囊,而门口的马已经备好了。
“管家,这是,颜jiejie要走了吗?”景阳问道。
洛颜已经换好了便于赶路的衣服,陛下赐给她的那两柄双刀,也背负在身上。
“军情紧急,匈奴二十万大军压境,我回去坐镇。”
“可镇北城只有十万兵马,若是如五年前一般......”袁媛急着搭话,洛颜才来京城几日,这便又要回去了,况且镇北城兵马再强壮,哪里抵得上人海战术呢。
“我刚刚出宫入府,陛下已调永州,郴州各五万兵马于我,粮草一应也有朝中大人监督,放心。”时间紧迫,洛颜言简意赅地解释着。
“佳儿,你暂且不要呆在我府上了,如今我一走,府上也不安全,回宫待着。”
“还有你,袁媛,这阵子不要出城,别去庄子了,好好在府里待着,府中多少也得有个主子在,许多事情得有人做主。”
两人皆是点头无言。
“郡主,所有人已经准备好了。”
洛颜回应一声,带着东西走出门,翻身上马,身后是整装待发的亲卫。
“颜jiejie,千万要小心啊,平平安安。”
“大姐,我在府里等你回来看我。”
景阳咬紧了嘴唇,袁媛也捏着裙角,看着她。
斜阳夕照,金黄的余晖洒在洛颜的身上。
洛颜冲她们点点头,拉起缰绳,
“驾”
老管家洛林站在景阳与袁媛的身侧,同样望着那个远去的身影。
“大小姐,等您得胜而归。”
作者有话要说: 我去洗个澡,之后还有一章。
何日请长缨14
军情紧急, 返回镇北城的途中也是密报不断。
不过,匈奴大军只是驻扎在天门关外不远,时不时派人过来挑衅喊话,迟迟没有更大的动作, 就像是特地在等她回去一般。
第二日一早, 洛颜等人休息过后继续出发。
殊不知, 另一头的宫内, 自大魏帝周昱直接宣布,永宁郡主洛颜,封三品镇北将军,统领二十万大军, 对战匈奴来犯。
今日的朝会就如同炸了锅一般, 各方人马吵作一团。
有人说,永宁郡主一介女流之辈, 女子领兵为将,于理不合,还请圣上三思。
有人说, 永宁郡主虽然是将门出身,但年纪尚小, 经验不足,恐怕难当大任,请陛下仔细定夺。
自然也有人替洛颜说话,永宁郡主自五年前,一人肩负起镇边大任, 匈奴大大小小来犯数次,都被击退,一身成就,卓然在身。
再说了,永宁郡主自幼在边关长大,对匈奴人熟悉到骨子里了,你若是不想让永宁郡主出战匈奴,倒是推出个能战的人出来。
大魏帝周昱老神在在,面不改色的听着众位卿家的对喷。
突然,太子周辰站了出来,“父皇,永宁meimei一片赤胆忠心,儿臣钦佩不已,只是确如曹大人所言,永宁尚未到花信之年,足以当朝中武将的女儿,于带兵打仗,经验尚有欠缺,不如派遣两位精炼的老将为副将,辅佐一二。”
他手下有几位颇具经验的老将,若是能接近永宁,倒是能拉进些距离。
听着太子这话,二皇子周朗自然是要出来反对的,“父皇,儿臣认为,永宁meimei同为镇北军多年,身边亦有老将辅佐,若是朝中横添两位副将前去,反倒是添乱,不如再